喜迎文代會 · 為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縱情謳歌
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
中國文藝網特別推出“喜迎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欄目,通過“繁榮創作 勇攀高峰”系列回顧近年來涌現出的精品佳作,展現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潛心耕耘,創新創造,從“高原”向“高峰”奮力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縱情謳歌的使命擔當。
“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記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時提到了扶貧題材劇《山海情》?!渡胶G椤穭≈忻麨榱枰晦r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該劇講述20世紀90年代,福建對口幫扶寧夏,使寧夏西海固地區的移民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故事,以真誠和真實打動了億萬觀眾,成為202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作品之一。
《山海情》以個體命運折射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用溫情而細膩的筆觸將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串起個人成長與困惑、觀念碰撞與利益平衡、命運與抉擇、信仰與情感,成功帶領觀眾“進入”劇中,共情扶貧攻堅中的艱苦卓絕和人間真情。
讓我們從這部作品主創人員的創作感言中感受文藝工作者是如何通過在現實主義創作基礎上的浪漫表達,展現基層工作者在荒蕪土地里種出夢想,譜寫英雄長歌的故事。
《山海情》
傾心繪制扶貧路上鮮活生動的時代圖譜
《山海情》海報
《山海情》是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故事講述在國家政策號召、福建對口幫扶下,西海固移民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在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山海情》獲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4個獎項。它的成功,不僅在于它集合了一眾金牌制作團隊,人物形象真實,劇情符合時代特征,更在于它用真誠創作的心態,以平等的視角,去觀察和反映貧困地區民眾的生活方式與精神狀態。
黃軒
《山海情》演員
中國文藝網:您當時拍攝《山海情》的初衷是什么?
黃軒:首先,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北人,一直希望在西北廣袤的土地上拍一部講著西北話、展現西北人生活的作品,而孔笙導演也是我非常想合作的導演。同時,當我看到劇本的時候,就特別希望通過我的表演,向觀眾展現這些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中國文藝網:在電視劇《山海情》創作過程中,您是如何理解并塑造基層干部“馬得?!边@一人物角色的?
黃軒:他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村干部,身上背負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重任。在塑造的過程中,我切實感受到他的辛苦與不易。他所面對的困難可謂一個接著一個,但他從來不喊苦喊累,他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和韌勁兒帶領著大家將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
我十分敬佩這個角色,敬佩這樣一群扶貧干部。我先是從外形靠近角色,再多觀察模仿當地基層干部的言行舉止,多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自己也會多看劇本多揣摩角色。
中國文藝網:拍攝《山海情》時,您印象最深的戲是哪一場?
黃軒: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整村搬遷,我在涌泉村村口將“涌泉村”三個大字重新粉刷一遍的場景。我想著大家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要整村搬遷,離開這片故土,開啟新生活了,百感交集。
中國文藝網:拍攝完《山海情》后,您對于基層干部有了哪些新的感觸?
黃軒: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走近基層干部,他們平凡又偉大,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他們為百姓們辦好事、辦實事,家家戶戶的困難就是他們的困難。和他們相比,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難都不值一提,他們是黨的好兒女,人民的好公仆!
孔笙
《山海情》導演
從創作角度來說,這部戲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這個“實”是真實的“實”、現實的“實”、也是踏實的“實”。我們的團隊是先把自己扎在那片戈壁灘上,再把從中汲取的力量傳遞給觀眾。大家對這片土地的喜愛與贊嘆,讓這些虛構的角色有了生命力,讓這些故事飽滿而扎實。
侯鴻亮
《山海情》制片人
因為這部劇,觀眾們感受到了土地的厚重、奮斗的力量、生命的蓬勃,重拾了樸素的道德感。追劇的觀眾中,有傳統的觀劇人群,也有很多年輕人。他們喜歡這部劇的土味和質樸,喜歡大西北的蒼涼和遼闊,喜歡這片土地和人民。他們的生活、他們在某個階段的認知能被這部劇改變,我們覺得非常榮幸、非常動容。
馬正強
《山海情》執行制片人
在采訪創作中我們不斷受到心靈的沖擊,過去覺得這個題材很模糊,屬于命題作文,一旦深入生活,大家就發現宏大敘事的發展性、實踐性和合理性。親身所感也提升了創作的共情能力,我們讓觀眾感受到這樣的發展歷程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實現,國家政策是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從地窩子到土坯房到磚房,從打工積累資本到發展庭院經濟再到產業升級,從脫貧致富到思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關系,每一步發展都得有人擼起袖子干出來,我們的劇就是從成長和經歷入手,展現閩寧模式的發展,調動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共情,講述希望和發展。
張嘉益
《山海情》演員
這個劇本寫得非常非常到位,它把一個貧困村的變化寫了出來。這個地方在過去真實的樣子,可能比我們現在選的景還要再困難一些。從一開始搬遷,到如今建成現在的閩寧鎮,這樣的變化我們直觀地看,都是覺得非常震撼的。作為演員也能感受到,國家扶貧政策對當地人整個生活的改變,那不是一點點的改變,而是生存環境跟生活環境大幅的改變、顛覆性的改變。所以看劇本時,看到有的地方會覺得很振奮。
其實好多年沒有看到這樣的農村戲了。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看過很多這樣的農村戲,這種有鄉土氣息的戲都特別落地,特別好看,比如《籬笆女人與狗》。這些年拍戲的過程中接觸農村題材戲確實很少,一是少,另外也沒有那么扎實的劇本,所以這次看到《山海情》劇本的時候,我就跟孔笙導演說,這是這些年我看到的最喜歡的一個農村戲。
閆妮
《山海情》演員
我接到邀約時劇本已經改過很多稿,原本“楊縣長”這個角色是個男性,但導演考慮了很長時間,還是決定讓我來塑造一位女縣長。因為要讓村民們移民,離開原來的家,女縣長或許更能代表“媽媽”和“家”,會給大家傳達一種溫暖的感覺。雖然楊縣長戲份不多,但絕不是臉譜化的基層干部。她的內心是心系百姓的。怎么樣做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最終老百姓才能真正愛戴你,這真的要通過一點一滴做出來。
黃覺
《山海情》演員
之前我出演的一些作品都是以現代戲居多,這部劇可以說顛覆了之前的角色形象。我在這部劇中飾演的是一位菌草專家,這個角色是一位年齡比我大很多的科研人員,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挑戰,許多臺詞都是大段的專業術語,從儀態和細節上都對我有極大的考驗,是挑戰也是機遇。大家常常覺得演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戲路受限,但我認為隨著閱歷和演戲經歷的增加反而可以嘗試更多有意思的角色,顛覆性的突破才更有意義。
熱依扎
《山海情》演員
拍攝地其實是在戈壁灘上搭建起來的,咱們演員在那演戲,劇組有水有飯,拍完了有車接送回銀川,但那個時代當地的人沒有這些。而且咱們的服裝是九十年代當地的服裝,看起來像我爸媽他們七八十年代的衣服??磩”?,知道這是一個扶貧劇,去了以后看到搭建起來的景,才真的感覺到當地老百姓真是太不容易了,脫貧致富對他們來說,真是生活質的飛躍,人生巨大的轉變,真的挺感動的。你不真走到那兒,不跟當地人聊,根本無法想象那些故事。
黃堯
《山海情》演員
一開始說要找會西北方言的演員優先,我完全不會,后來選角團隊說還是錄一個試戲片段,讓我自己去找一段戲,然后用西北話演出來,最后是自己扒了一小段《白鹿原》里面田小娥的一小段獨白,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學人藝版的宋丹丹老師的一個表演。拍攝全程用的都是方言,有請教老師,包括當地人。你融入當地的環境,包括每天都在和很多西北籍的演員對話、交流,慢慢地就適應了。
白宇帆
《山海情》演員
《山海情》的本質是講人,講的是在那個環境下,每一個基層的扶貧干部、每一個被幫扶的群眾,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和他們真摯、純粹的情感,這是我個人理解《山海情》最想傳達的東西。和當地人接觸之后,我發現他們的眼睛都是明亮的,他們想事情、做事情直接、干脆、勇敢。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勇敢、堅韌、不怕苦、不怕累。
尤勇智
《山海情》演員
拍攝《山海情》的過程非常難,完全從無到有,拍攝的金灘村村子真的是在戈壁灘搭建起來,學校也是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整個拍攝順序就是劇情進展順序,從沒有樹到有樹,從小樹到大樹,從土坯房到磚房,再到有鐵柵欄門?!渡胶G椤分杏幸欢巍梆B蘑菇”的劇情,蘑菇并非道具,也不是從種植大棚里借用的,而是劇組真的親手種出來的,自己漚的肥,自己出的菇,到了出菇的那一天就拍出菇的戲,一點一點全是這么拍過來的?!渡胶G椤纺軐膩頉]有人看好的扶貧題材走出新路徑,原因在于一個字“真”,每一粒塵土都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