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寫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三)
(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奮進的號角,在五千年的中華文藝恢弘篇章中,創新一直是最強音。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華文化經典《禮記·大學》的這句名言深深內蘊于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文化心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民族為國家不斷奮進,推動中華民族昂首挺立世界民族之林。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創新,是民族進步、國家興旺的強大動力。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堅持創新發展是一條鮮明主線。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百年奮斗、創新創造,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再到齊白石、梅蘭芳、徐悲鴻、冼星海、聶耳,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每一位文藝名家的彪炳史冊,每一個經典作品的流芳百世,都是推陳出新、創新創造,努力不懈、勇攀高峰的結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首,猶記得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諄諄囑托,“希望大家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時代提出新要求。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新時代的文藝事業和文藝戰線義不容辭,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麗事業,期待著文藝工作者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新作為文藝的生命,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生產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五年來,對揭示人類命運和民族前途的追求,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的責任感,感召著廣大文藝工作者投身藝術的創新和創造,書寫民族精神的象征、滿足人民的期待。
(二)史詩般的新時代,期待“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的文藝精品。
守正創新,做新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五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胸懷“國之大者”,吹響時代前進的號角。
五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用文藝精品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用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作出重要貢獻。
筆墨書盛世,歌舞贊輝煌。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每逢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節點,中國文聯總會指導協調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和各級文聯組織,廣泛號召和積極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參與新時代火熱實踐,堅持創新創造,繪就壯麗時代畫卷,用心、用情、用功創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作品。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創作工程、“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征集活動和作品展覽、“奮進新時代禮贊奮斗者”大型音樂詩歌詠唱會、“中華情·中國夢”中秋展演系列活動、“為祖國放歌”戲劇晚會、“奮進新時代”大型原創交響合唱音樂會……有追求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們勇立時代潮頭、把握時代脈動,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融入波瀾壯闊的歷史實踐之中,以先行者的姿態創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創作了一批體現偉大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偉大的時代呼喚催人奮進的偉大作品,需要作為時代精神記錄者、傳播者、弘揚者的文藝工作者們擔當起時代使命,把追求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文藝創作的時代主題,以充沛的創作熱情全面充分地展現時代圖景。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薄敖浀渲阅軌虺蔀榻浀?,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藝精品為民族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回望五年,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歌《幸福少年》到歌劇《呦呦鹿鳴》;從抗疫電影《中國醫生》、抗疫電視劇《在一起》、抗疫話劇《逆行》到話劇《香山之夜》、河北梆子《李保國》、北京曲劇《旗》、蘇劇《太湖人家》、婺劇《義烏高華》和京歌《英雄之城》,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中國色彩,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彰顯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三)人民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是創新的溫度,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創新,是有責任感的藝術家創作精品力作的矻矻追求。
“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句體現了一位詩家對追求作品藝術品格所秉持的理念。文藝創作融合觀念和手段、內容與形式,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
守正創新、文以載道。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向火熱的生活汲取創作靈感和創意,是文藝創新創造的前提?!捌咭粍渍隆鲍@得者、著名音樂家呂其明將人民的贊許當作最高的褒獎。35歲那年他創作了《紅旗頌》,融入了他對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的強烈感情,人民的認可與贊許是他最大的欣慰。呂其明樸實的言語字字千鈞,“要一輩子為人民而寫作”。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绷暯娇倳浽谥袊穆撌?、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語重心長的講話一直在廣大文藝工作者們耳畔回響。五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們注重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大膽探索,銳意進取,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涌現的一大批優秀作品更加精彩紛呈、更加引人入勝。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成立100周年,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為人民喜聞樂見。電視劇《覺醒年代》多方面全方位實現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新的拓展和突破,挺立起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和播出效果的新高地,成為少有的標志性、標桿性、典范性作品之一。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盛贊其是一部充滿誠意的高峰之作,“用藝術的方式把握歷史,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呈現”。
進入新時代,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出發點。五年來,中國文聯深入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走進火熱的生活,汲取其中的詩情畫意和創作靈感,創新表現形式與表現手段,創新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藝作品。
其中,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國舞協近年來組織知名音樂、舞蹈藝術家赴西藏、內蒙古、廣西、青海、寧夏、甘肅、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采風創作的13部優秀音樂舞蹈作品,熱情謳歌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豐功偉績,生動展現了各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豪情滿懷、英姿颯爽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風貌。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痹诿浇槿诤蠒r代,藝術與新媒介融合,形式搖曳多姿、生機勃勃。舞劇《杜甫》中《麗人行》一折在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總量超過了10億人次;《唐宮夜宴》“破圈”,風靡全民,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激發活力。紅色文化佳作迭出,紅色文創亦與時俱進,因應時代潮流和生活審美的需要,不斷更新創意。在精神賡續中獲得價值點亮與審美賦彩,在嚴肅認真中尋找新鮮活潑,創“新”出“新”。文藝大有作為、煥發出新光彩。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富礦”,文藝創新必然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尊重、遵守、遵從文藝創作的特點和規律,繼承傳統積累和歷史文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歲歷綿曖,根柢槃深,枝葉峻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p>
文藝創作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很多資源、發現諸多啟示、獲得新的靈感。滋養、傳承、善用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文藝高峰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
我國民間文藝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歷史演進中形成的燦爛成果,積淀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勞動創造的豐厚智慧,承載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鐫刻著中國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中國文聯牽頭組織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多年來在無數專家學者、非遺傳承藝術家、民間藝人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相關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了一個個階段性的豐碩成果,仿佛為中華文化建立了專屬的“基因庫”,延續歷史文脈,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闭\哉斯言。
2021年10月21日晚,北方昆曲劇院原創大型昆曲《林徽因》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600年歷史的古老昆曲如何實現現代表達,昆曲《林徽因》是頗具難度卻意義重大的嘗試。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帶領團隊苦心孤詣、上下求索,找到了林徽因詩意形象與昆曲寫意特征的巧妙結合點,林徽因個人品行與昆曲內在精神產生了戲劇性的內在連接。在新時代,古老優秀的傳統藝術不應缺席現當代題材,應在藝術家們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下,與時代同頻共振,有序傳承發展。
(五)優秀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要推動文藝創新,創作生產更好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培養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是關鍵。
文藝是培根鑄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值觀積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緊跟時代、反映時代,進行高水平的藝術概括和美學提煉,才有創新創造的靈感和底氣,才有可能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
藝無德不彰。德于文藝工作者而言是立身處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人品決定藝品。那些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經典作品,無不是文藝名家在擁有崇高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和人格品行之下的嘔心瀝血、創新創造之作。
2018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近入黨的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貢獻力量。中國文聯舉辦了“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座談會,開展了“崇德尚藝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活動”。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自覺追求。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也是文藝創新的價值坐標。
2020年,受到廣泛關注的電視劇《山海情》何以能夠成功“突圍”,成為一種現象?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它在脫貧攻堅這一重大題材的藝術傳承轉化、藝術創新創造上,體現出了高度自覺。其創新建立在繼承藝術傳統和遵循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傳承轉化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美學資源,努力提煉豐富細節、塑造典型人物,做到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借助于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山海情》更是實現了藝術傳播的最大效能。
(六)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這是《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的科學總結。堅持開拓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堅持開拓創新,也是百年來黨領導的文藝事業的寶貴經驗。
偉大時代,萬象維新。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绷暯娇倳浀闹匾撌?,讓我們看到文藝創新創造之光。面對新時代史詩般的偉大實踐,懷有創作史詩雄心的文藝工作者只有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原創能力,奮力攀登新時代文藝高峰,才能用兼具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的優秀文藝作品,為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