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會全體成員合影
春華秋實,碩果盈枝;百合競放,爭奇斗艷。
11月13日,由福建省文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福建省舞蹈家協會承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第六屆福建舞蹈“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決賽)在福州圓滿落下帷幕?;顒又荚谪瀼芈鋵嵙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繁榮和發展福建舞蹈事業,培養舞蹈創作和表演人才,著力推出一批有影響的福建原創舞蹈作品,向人民匯報、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本屆大賽分初賽和現場決賽兩個階段進行。經大賽組委會初賽評委認真評審,從全省五十多件參賽節目評選出36件作品300多名演員進入現場決賽,其中群舞作品14件,單、雙、三人舞作品22件。經決賽評委會認真評審,評選出單項組和群舞組創作金、銀、銅獎和表演金、銀、銅獎若干;另外還評出最佳燈光設計獎、音樂創作獎、服裝設計獎各兩名以及優秀組織獎若干。
本屆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展示了近年來福建省舞協組織我省舞蹈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新成果。大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為公平公正,彰顯品牌賽事的權威性,決賽特邀請全國及我省著名舞蹈、音樂名家組成了陣容強大的評審團,他們是著名舞蹈編導家、舞臺藝術家、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導演鄧林,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編導汪洌,海南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海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教授白金峰,國家一級導演、一級演員、浙江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劉福洋,青年舞蹈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東方歌舞團首席演員曾明,福建省舞協顧問、國家一級編導吳玲紅,福建省音樂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作曲吳少雄;省舞協主席、國家一級編導石振華擔任監審,省舞協副主席、秘書長繆麗容擔任評委會主任。
二是參賽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各異,舞種多樣。編導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創作出了大量福建紅色舞蹈題材作品,采用舞蹈寫意詩化方式展現熱血青年歷磨難、灑熱血、不惜犧牲個人而謀求中國新生的信仰之光,紀念紅色革命歷史,致敬烈士英勇奉獻,如當代舞《才溪九軍十八師》《星火燎原》《攔河祭》《憶秋白》等。同時,也涌現了一批聚焦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現實題材作品和關注當下社會,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主題性作品。民間舞《山海兒女》講述脫貧致富路上閩寧兒女的山海豪情,現代舞《礪劍》表現新時代的人民警察使命與擔當,雙人舞《“疫”起同行》表現疫情當下,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為大家舍小家的忘我精神;獨舞《麗美如花》,謳歌時代楷模孫麗美同志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代舞《高原脊梁》根據駐守喀喇昆侖山邊防軍人衛國戍邊的英勇戰斗事跡創作。
三是立足福建地域特色,表現福建文化。如以福建閩南拍胸舞最著名的“打七響”作為主要動作素材進行發展和再造的獨舞《父輩的歌》,民間舞《古閩潮音》將閩南地區質樸勇敢的勞動人民作為藝術形象融匯在舞蹈中,循環往復的節奏表現了千年海潮的回音,折射出閩南人自古以來不畏艱險的開拓精神;《石脈》以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為創作主體,用雕刻藝人與石頭間的“對話”,講述非遺文化傳承的故事。
四是與往屆比,編導在節目編排上有很大的突破,把握時代脈搏,創新意識強?!度伺记槲戳恕?,通過“偶遇”“偶癡”“偶情”,即偶的視角,用非現實的表現形式來講述提線藝人與偶的一生,借泉州提線木偶藝術隱喻在中華傳統文化長河中的無數匠心;《惠女印象》編導不拘泥于傳統,服裝設計新穎唯美,風格時尚,整體以印象派的風格進行舞蹈氣質上的塑造,注重將惠安女子含蓄委婉的氣質與她們勞作時鏗鏘有力的形態進行對比,力圖讓觀眾能在當代審美下對這個群體有新的解讀與思考。
五是大賽組委會與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合作,首次采用現場互聯網直播的方式。兩場決賽線上觀看人數突破80萬人次,為更多的舞蹈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從而也進一步促進了我省舞蹈事業普及發展與繁榮。這也是福建省舞協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
福建舞蹈“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是我省為出作品、出人才而精心打造的專業舞蹈權威賽事活動。該賽事于2010年開始舉辦,每兩年舉辦一屆,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比賽中涌現出的優秀舞蹈作品,被推薦參加各類專業舞蹈大賽,成績斐然,其中有11件作品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25件作品榮獲華東專業舞蹈大賽獎,17件作品榮獲福建省“百花文藝獎”,為唱響福建,弘揚福建精神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本屆大賽得到了廣大媒體的高度關注,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新聞網、新華社福建頻道、新華網、《福建日報》、東南衛視、聯合早報網、東南網等新聞媒體先后報道了活動盛況。
▲群舞《人偶情未了》
(參賽單位: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
▲群舞《古閩潮音》
(參賽單位:廈門藝術學校)
▲群舞《惠女印象》
(參賽單位: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廈門藝術學校)
▲群舞《潮》
(參賽單位: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憶曲秋白》
(參賽單位: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群舞《石脈》
(參賽單位:陽光學院現代音樂學院)
▲《礪劍》
(參賽單位:廈門市公安局)
▲《覓》
(參賽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獨舞《父輩的歌》
(參賽單位: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
▲獨舞《翱翔于天際》
(參賽單位: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
▲獨舞《母親》
(參賽單位:莆田市舞蹈家協會)
▲獨舞《故土》
(參賽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愿》
(參賽單位: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
▲三人舞《桎梏》
(參賽單位: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雙人舞《昪》
(參賽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